近日,中國駐老撾大使姜再冬就瀾湄合作接受中國新聞社采訪,介紹了中國和老撾在瀾湄合作框架下開展務實合作所取得的積極成果,內容如下:
一、2022年是《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的收官之年。請您介紹一下,在瀾湄合作的帶動下,這幾年中老雙方務實合作主要有哪些成果?您如何評價這些成果?
瀾湄合作作為首個流域六國共同參與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啟動六年來發展迅速,成果顯著,打造了區域合作的“金色樣板”,為推動中國和湄公河流域國家的發展繁榮作出積極貢獻。中老作為社會主義命運共同體,秉持“發展為先、務實高效、開放包容”的瀾湄理念,認真落實中老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共同簽署的《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聚焦提升老撾自主發展能力,在持續疫情條件下推動雙邊務實合作逆勢而上。2021年,中老雙邊貿易額達43.5億美元,同比增長21.4%,創歷史新高。中老鐵路于去年12月正式通車,這是東南亞第一條現代化鐵路,推動地區互聯互通合作邁上新臺階。中老高速萬象至萬榮段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車,結束了老撾境內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中老合作建設的老撾第一家煉油廠正式運營,南歐江梯級電站順利投產,老撾肉牛輸華項目成功啟動。中方對老援助“八大工程”項目全面鋪開并穩步落實,萬象市中心城區點亮工程交付使用,萬象和瑯勃拉邦30個村扶貧設施開工建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三所學校陸續動工。
兩國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根本在于中老高層戰略引領,特別是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領航掌舵。去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同老撾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舉行重要視頻會晤,為新時期中老關系擘畫戰略藍圖,為新形勢下推進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注入新的強勁動力,也為雙方進一步深化次區域框架下合作奠定更加堅實基礎。面對深刻復雜演變的國際地區形勢,中方將同老方一道,以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重要共識為根本遵循,進一步弘揚“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瀾湄文化,深入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和瀾湄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共識,攜手促進經濟增長,應對共同挑戰,為疫后經濟復蘇和區域穩定繁榮貢獻力量,不斷豐富中老命運共同體內涵。
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瀾湄流域國家在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上開展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合作。請您介紹一下,中老兩國在完善公共衛生合作、提升人民健康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公共衛生合作是中老務實合作的重點領域。中方本著“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不斷加大對老撾衛生醫療發展的幫扶和投入。中方援建的瑪霍索醫院一期項目于去年11月竣工移交。援建的老軍103總醫院于2019年1月投入使用,這是目前老撾軍隊醫院中建筑面積最大、醫療設施最先進的醫療樓。自2019年以來,中國軍隊先后派出七批援老醫療專家組,不僅對老撾醫務人員開展培訓,還完成各類門診、病房接診等7000余次,指導和實施各類手術1000余臺,為廣大老撾民眾提供了優質醫療服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中國軍隊赴老舉行中老“和平列車—2022”人道主義醫學救援聯合演習暨醫療服務活動,此次聯演是2017年至2019年中老“和平列車”系列活動的延續和深化,系我軍衛生列車首次出境參演、首次跨境投送,是中老兩軍在衛勤領域的又一次深入合作與實踐探索,增進了兩國兩軍傳統友好合作關系。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老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截至目前,中國政府累計向老撾政府援助新冠肺炎疫苗超過890萬劑,先后派遣四批醫療專家組來老參與和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總價值1700余萬元人民幣的抗疫物資,為老撾提升疫情防控能力發揮重要作用。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今年7月的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期間會見老撾副總理兼外長沙倫賽時表示,中方將繼續向老方提供疫苗援助,幫助老方實現全民接種目標。中方愿同老方繼續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推進援老瑪霍索醫院二期建設和瑯勃拉邦醫院升級改造等公共衛生民生項目,共同守護兩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共建人類健康共同體。
三、2019年,中老簽署《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請問中老雙方在落實行動計劃過程中,有哪些戰略對接?取得哪些進展?
中老是傳統友鄰,兩國理想信念相通、社會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前途命運相關,深化戰略對接、促進合作共贏是兩國人民共同心愿。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和老撾時任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簽署了《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形成中老深化戰略對接的政策框架,開啟了中老關系新時代。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內陸國,境內多山地,交通條件落后,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是老撾政府發展目標和夙愿。作為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老友誼的標志性項目,連接中國云南昆明和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于2021年12月正式通車運營。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里,是首條全線采用中國標準、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鐵路通車后,萬象到中老邊境車程將由2天縮短至5小時,到昆明可“朝發夕至”,中老之間互聯互通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老鐵路為中老兩國乃至地區人民不僅帶來了利益,更帶來長期機遇。鐵路助力中老統籌互聯互通和產能與投資合作,提升跨境經濟合作水平,促進中老經濟走廊建設,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時,鐵路還將帶動泛亞鐵路網建設加快推進,成為地區互聯互通的“加速器”和地區合作的“新引擎”,有利于維護區域糧食、能源、金融和產供鏈安全,為深化瀾湄合作乃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起到積極作用。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海關貿易安全和通關便利化合作、農業合作和保障糧食安全等合作文件,相信將進一步釋放中老鐵路活力,把老撾的“陸鎖”短板轉化為“樞紐”優勢,促進中老乃至中南半島高質量互聯互通,深化“陸海新通道”合作,打造共同參與、普遍受益的瀾湄大市場,構建更加強韌的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
湄公河老撾段水流量大、落差高,具有豐富的水電開發潛力,為此,老撾提出了打造“東南亞蓄電池”的發展定位。近年來,中國企業與老撾電力行業密切合作,幫助老撾開發和出口水電。但由于成體系的電網缺失,老撾電力資源效能未能得以充分利用。2021年3月,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和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共同組建的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與老撾政府簽署特許經營權協議,旨在加快建設覆蓋老撾全國的一體化骨干電網,加強與周邊國家電力互聯互通。今年6月,中老兩國雙向電力貿易正式開啟,標志兩國雙邊電力貿易翻開新篇章。中方在助力老撾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同時,進一步落實“雙碳”目標,以清潔能源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共同為全球碳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習近平主席強調,合作才能辦成大事,辦成好事,辦成長久之事。未來中方愿繼續同老方加強能源領域合作,幫助老撾提高電力供應水平,推動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促進瀾湄區域電力互聯互通,推動區域能源可及和綠色發展,切實造福兩國及瀾湄各國人民。
四、減貧是瀾湄合作重要領域,近年來,中國積極同湄公河國家分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益經驗,請您介紹一下中國對老撾減貧事業提供了哪些幫助,相關項目實施進展如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于去年勝利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建成小康社會,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中方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瀾湄合作平臺為流域國家減貧事業積極提供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使湄公河國家民眾更好地分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我們本著“魚漁并授”理念,同老方分享精準扶貧經驗,助老改善教育、衛生及基礎設施狀況,引導老撾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力爭早日從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畢業。即使在疫情形勢下,中國對老扶貧項目依然穩步推進,其中援建100個農村點亮工程、100個農村數字電視工程、100個農村貧困地區衛生工程、100個農村貧困地區供水工程在內的“四個100”工程一期項目基本完成。今年4月,援老撾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工程項目方案正式簽署,6月進入啟動實施階段,項目計劃在老撾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和農產品基礎信息資源及公共服務平臺,建成20個老撾農村電子商務便民服務點,并為近2000名老方政府官員、生產商和相關企業人員提供培訓。該項目旨在建立一條農產品產銷對接之路,拓寬老撾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帶來機遇和動能。
瀾湄合作專項基金啟動五年來,中方已在老實施68個項目,涵蓋自然資源開發管理、農業技術合作、農村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為推動老撾農村開發建設、改善民眾生活質量、推動致富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中方在老撾投建的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項目,為當地提供安全穩定的清潔電能同時,還為當地建設了30多個移民新村以及配套路橋、醫院、寺廟、市場、學校等公共設施。2021年以來,項目公司承擔實施“瀾湄甘泉行動計劃”供水示范項目,保障約900名村民和周邊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公司還參與“瀾湄合作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開展坡改梯與配套設施建設、水土資源保護、垃圾處理和經濟果林種植等工程,大大改善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鄉村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在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上,各方宣布將實施“瀾湄農業合作百千萬行動計劃”、“瀾湄興水惠民計劃”、“瀾湄英才計劃”等六大惠湄舉措,為深化瀾湄合作減貧事業注入了新動力。我們將繼續秉持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不渝推進對老能力幫扶,實施更多惠及草根的民生項目,推動老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