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綿延近5000公里,既是聯系六國的天然紐帶,也是沿岸民眾世代繁衍生息的搖籃。瀾湄合作從無到有,短短一年內迎來巨大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下面我們就從幾組數字體會一下瀾湄合作的強大生命力。
一、機制建設的“一、二、四、五”
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倡議設立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三亞成功舉行,發表了《三亞宣言》和《瀾湄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僅僅一年多,瀾湄合作從概念變成現實,到2016年底六方將召開一次領導人會議、兩次外長會、四次高官會和五次工作組會,此即瀾湄機制建設的“一、二、四、五”。
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
2015年11月12日,瀾湄合作首次外長會在中國云南景洪舉行
2016年12月23日,瀾湄合作第二次外長會在柬埔寨暹粒舉行
從2015年4月至今,瀾湄合作還舉行了四次高官會和五次工作組會。
二、務實合作的“3+5”
中國與湄公河五國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緊密的友好鄰邦、相互信任的真誠朋友、相互幫助的兄弟姐妹。六國建立瀾湄機制,順應時勢,水到渠成,順乎民心,勢在必成。首次領導人會議以來,六國積極推進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個優先領域的務實合作,此即瀾湄合作的“3+5”。
2016年6月,湄公河國家官員代表團應邀訪華。
2016年,瀾湄互聯互通、產能、減貧、水資源合作等領域聯合工作組會議或籌建會議相繼舉行。
瀾湄合作應運而生,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六國深化政治互信,加強務實合作,增進民心相通,共塑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三、早期收獲的“45”
瀾湄合作重在務實,以項目為本,合作更扎實、更具體、更接地氣、更順民意。首次領導人會議通過45個早期收獲項目,涵蓋眾多領域。短短半年時間,一大批早收項目開花結果,給各國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2016年,中方開展“湄公河光明行”活動,為湄公河國家600余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
2016年10月,瀾湄國家旅游城市合作論壇在三亞舉行
四、未來合作的“正無窮”
瀾湄合作機制建立以來,六國民眾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瀾湄合作的發展將會是“正無窮”。
2016年9月,“瀾滄江—湄公河生態系統管理能力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6年10月,“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婦女論壇”在北京舉行
瀾湄合作,有利于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益于更好發揮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優勢,也有助于充分發揮各國資源、產業、市場的互補性,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更加廣闊的舞臺。中方愿同湄公河各國一道,共同邁向瀾湄合作的遠大前程。我們熱切地期望,在六國的通力合作下,瀾湄合作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不僅僅是體現在數字的變化上,更是為地區各國民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